緣由與目的
11月2號的設計與文化,因為振榮學長的企劃案,我們進行了第一次“校外教學”,此行是拜訪一位落腳於苗栗,並建蓋工作室的藝術家,而學長專題的目標為在苗栗這建立一條以藝術家工作室串連的路線,讓人可以去參訪,也許是一季的拜訪或一日的拜訪,算是一種教學研究。(如藝術村般的感覺)此次拜訪目的,是詢問此法可行嗎?而該藝術家願意開放工作室讓人參訪嗎嗎?與將會受到的阻礙是什麼?由於我熬夜到當日凌晨6點半,所以前面都聽得渾渾噩噩,到了後半去廁所照照鏡子(被自己憔悴模樣嚇到)才迴光返照,故記錄的內容多為後半的,前半則是零散破碎的句子。這些記錄或許過於口語,但我認為這樣才能呈現出說話者最原始的表達意涵。
前半
‧顧客除了買東西(作品),還可以了解到情感,進而延伸成對文化的培養。
‧將自身的心路歷程PO上Blog,運用情感行銷。
‧藝術家就像非洲草原的動物一樣,要關心他、注意他,但不要干涉他。
後半
大俠:可否利用20號倉庫的方式,在裡面佈置藝術家的工作室樣貌,請工讀生來幫忙做介紹就不需要直接去藝術家的工作室,他們也就不必被打擾。
TREE:可以去藝術家的家拍照片,放入那個展場裡。
藝術家:這方法可行,但又回到掛羊頭賣狗肉的問題。一些有發展的藝術家,他或許是在家做個作品賣掉就有錢,那他何必出來呢?
(接著講他曾在陶藝協會的事情,向政府申請經費,以推廣陶藝活動的種種。然後聊到藝術家的出名,所迎面而來的事情、問題。)
藝術家:題到洪通,被媒體一報導,就毀了,藝術家要對社會有免疫力。藝術家出名很簡單只要你耐得住寂寞、稱得住,而要長久則取決於人格特質(他舉例他朋友辦展的日子,由成功到垮台),有些出了名的藝術家,出名前與出名後態度不一,應要有態度誠懇的特質,走上毀滅一途的藝術家或許是某些人格特質沒有建立好,因此,我認為人要各得其所。年輕人有熱情是好的,剩下的只是確認目標。
學長:我想要做的是“跨出去學習比悶在教室學習有利”,每個藝術家的個人經歷不同,或許有些藝術家是你所說的非洲動物論,但或許有些喜歡敞開大門,因此,想藉由教育的角度讓人從中學習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